新华社南宁10月27日电(记者杨驰)十月的广西南宁,朱槿盛开,处处依旧生机盎然。民歌湖畔歌声起,风雨桥上美食汇,东盟各国友人跨越山海来到“中国绿城”南宁,共赴第三届中国—东盟(南宁)文化月的金秋之约。人们在这里以歌会友、以文传情,共叙山水相连的情谊。
10月26日晚,一首特别的《红河·长江共奔大海》交响曲在广西文化艺术中心音乐厅奏响。交响曲大气磅礴,又婉转悠长。这首融合了越南歌曲《红河》与中国歌曲《长江之歌》的旋律,正是越南艺术家在中国采风时获得的创作灵感。
“这首乐曲以交响笔法描绘了两河奔流入海的壮阔图景,喻示两国人民携手迈向和平、繁荣的美好未来。”越南作曲家杜洪军说,这次交响乐《友谊长青》专场音乐会上演奏的都是中越两国音乐家创作的新作品,大家以音乐为媒,讲述两国友谊万年长的情谊。
在领略音乐视听文化的同时,南宁的民歌湖风雨桥上,一道道让人目不暇接的东盟和广西美食,更是让游客们真切体验到了舌尖上的美食文化。
华灯初上,游客们被风雨桥上飘来的阵阵香气吸引而来。泰国船面、马来西亚虾片、越南春卷……100多家中外餐饮企业带着自家的拿手美食,亮相“筷意东南亚”2025年中国—东盟(南宁)美食文化汇活动。游客们在品尝异域美食的同时,还能听大厨们讲述美食背后的文化故事。
“刚刚听这位泰国朋友介绍,了解了‘冬阴功汤’的传说。”市民韦女士边品尝边兴奋地说。
在众多美食摊位上,不少中国非遗技艺展位也吸引了食客们的关注。壮锦服饰、侗族银饰等一批非遗技艺产品让旅居南宁的东南亚友人大开眼界。来自马来西亚的佩丽雅举起一对壮锦娃娃爱不释手:“这个娃娃的纹饰很有特色,壮锦不愧是中国的四大名锦,我要带给我的马来西亚同事也看看。”
刚扫码付款完,一旁的水上中国国潮器乐表演又让佩丽雅和其他游客们围了上去。古筝、琵琶、二胡等中国传统乐器奏响的却是一首首流行乐曲,传统与现代的交织融合,让中国民乐迸发出了新的潮流之声。这场的“味觉+视觉+听觉”的“文化互赏”多维体验也让游客们大呼过瘾。据统计,现场已举办超50余场活动,累计吸引约10万人次到场体验。
本届文化月活动以“AI遇见东盟 文化‘月’玩越嗨”为主题,共推出文旅体商体验、艺术交流、科技人文等3大板块6项特色活动,持续至11月底。南宁市市长侯刚介绍,文化月旨在将城市的烟火气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,让文化交融从线下延伸到云端,让市民领略多姿多彩的异域风情,真切感受南宁独有的“老友味”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