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桂林市公安局成功破获系列非法经营成品油案,27名犯罪嫌疑人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,查扣非法油品260余吨,及时消除了一批威胁群众安全的重大隐患。
行动中,桂林市公安局调集一批精干警力,联合市场监管、商务、应急管理、交通运输等多个部门,组成22个抓捕小组,对前期锁定的22个“自流黑”窝点展开统一收网行动。
桂林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办案民警介绍:“这些非法加油点在操作时毫无规范可言,我们甚至发现工作人员边加油边抽烟的情况。一旦发生爆燃,后果不堪设想。”
“查获的流动加油车中,不少都存在私自焊接油罐、电路老化等问题。”办案民警介绍,特别值得注意的是,这些非法窝点销售的柴油大多来源不明,经检测硫含量严重超标,长期使用不仅会损坏车辆发动机,更可能因油品质量问题引发车辆自燃,对人员、道路安全构成严重威胁。
警方查获的非法改装移动加油车
“打击整治只是手段,要实现长效治理,必须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。”桂林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说,桂林市公安局在持续保持高压打击态势的同时,着力构建完善的监管机制。在源头治理方面,公安机关主动加强与商务、市场监管、应急管理、交通运输等职能部门的协作配合,通过建立联合执法机制、信息共享平台等方式,实现对油品生产、运输、销售全链条闭环监管,切实堵塞管理漏洞。在日常监管中,公安机关创新运用科技手段与传统巡查相结合的工作模式,依托“涉油违法犯罪预警模型”等智能化平台,加强对322国道沿线、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的巡查管控力度,持续压缩违法犯罪活动空间。
多部门对查获的油品进行抽样检测
为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治理,公安机关通过设立举报热线等方式,鼓励广大群众积极举报“自流黑”违法犯罪线索。同时,注重发挥典型案例警示教育作用,通过媒体曝光、以案说法等形式,深入揭示非法成品油对公共安全和市场秩序的严重危害,引导公众自觉抵制非法加油行为,主动选择正规加油站。
同时,公安机关会同商务部门建立了成品油市场“黑名单”制度,对涉案企业和个人实施联合惩戒;公安机关强化行、刑衔接,与检法机关建立案件快速移送、联合督办机制,确保执法司法无缝衔接;建立税警联动平台,实现涉税线索实时共享;完善执法会商制度,解决疑难案件定性问题。(陈静 吴建林)